年11月7日
镇江市晴。
今早一觉醒来,已经七点多钟了。沐浴毕,出宾馆,去名字叫“宴春酒楼”的饭店吃早餐。点了一块肴肉、一屉蟹黄汤包、一钵白米粥、两小碟盐菜、一个煎鸡蛋。本想再点一份大煮干丝,店员说我点的这些已经足够我吃了。可不?吃了这顿饭,走了一整天,肚子也没觉得饥饿。早餐共计42元,精致而优美,吃得十分可口,比昨天中午吃的38元一份的大杂锅盖面实惠多了。
精致味美的早餐。吃完饭,正好是上午九点正,出店门,走到马路对面的金山公园,购门票,进园门。那金山寺三面环水,体量甚小,山形如同螺髻,山上建筑次第相连,俗称“寺裹山”。山寺门前香火缭绕,但味道并不刺鼻。寺前道路上,兜售燃香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寺门对面的金山文化广场上,一群身着戏装的老年妇女,正演唱黄梅戏剧目,有板有眼,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
戏曲中,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地方。过寺前牌坊,绕过大雄宝殿,走江天一色,到法海洞。那法海是山西运城人,其父是唐朝著名宰相裴休之子,生来胎素,聪颖异常。其父先送其去庐山东林寺,行头陀行。后来法海云游至金山寺,见山寺敝败,燃指一枚,发誓要振兴此寺。其间,在此寺地下掘得黄金数镒,遂上报当地官员。后来当朝皇帝知道此事,即赐此黄金用于重新修建金山寺。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虽然美丽,却与史实相差十万八千里。岂止法海,北宋时的大将潘美、甲午海战时北洋舰队的刘步蟾,都是当朝的忠臣勇将,一到戏文里便成了奸臣逃兵,真是可悲可叹。
人世间有深情的目光,谢谢周大哥!10点20分出金山公园,向一位姓周的大哥打听西津渡古街的走法,这位热心的周大哥立刻用电动车把我载到了那里。谢别了周大哥,先在古街里随便转转。这西津古渡前临长江,背靠云台山,多少年前便是长江边上的重要码头。沿电瓶车道爬往山顶。山顶有云台阁,富丽堂皇,想是近期建造。购门票,穿鞋套登阁。阁四周树与阁齐,环阁四望,目光皆被树冠挡住,远望长江,江面雾气濛濛,水江不辨。
从另一山路下山,至山脚下古街,沿街顺时针行,先经英国领事馆旧址。这英国人不可谓不精,当年大清王朝定都北京,也算是天子守国门,华北地区人贫地瘠,京畿地区所需粮食及财赋均需江浙及两湖地区通过漕运输送北京。英国人控制了镇江,就等于掐住了大清的血脉,不得不俯首求和。
进镇江博物馆,参观青铜器、陶瓷、书画、专题等厅,三千多年前,当南方的贵族们烹龙炮凤、肉山酒海时,黑水白山、茫茫草原中的游牧民族还在茹毛饮血呢吧。
镇江博物馆,馆藏甚丰。出博物馆,继续沿伯先路及京畿路前行,中途进广肇会所。孙中山生前三次来到镇江,并曾在该会所演讲。后又进伯先公园,公园是为一名叫赵伯先的民国时期仁人志士修建。行进中,发现很多建筑都是欧式建筑的式样,就像天津五大道跑马场的建筑那样。不知不觉中,围绕着云台山走了一圈,重又回到古街。
典型的西洋建筑。走进“女小姐”咖啡店,要了一杯港式奶茶,解渴连带解乏。休息了半个小时,经西津古渡、观音洞、待渡亭,来到了清朝时期的码头遗址。此时暮色降临,游览的人员依然络绎不绝。游兴尽,沿长江路步行回住处。王安石有诗曰:“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便是我脚下的镇江。
悠闲时光,岁月静好。西津古渡头,往事已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