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_云台天瀑

竹林七贤的竹林究竟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1-11-9 16:47:20   点击数:
「竹林七贤」这个名号最早出自东晋名土孙盛所著的《魏氏春秋》,而后开始广为流传。从字面来看,「竹林七贤」所展现的是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同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和刘伶六位名士,在自己所住的山阳居所旁的竹林里纵情游赏的场景。「七贤」在「竹林之游」中各抒己见,展现自我的自由状态,不但成为魏晋文化的象征,而且对中国文士阶层的风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七贤」诸人的事迹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开始对「竹林七贤」的历史存在提出质疑。他认为「竹林七贤」的名号是受晋朝时期佛教「格义」风气盛行的影响,取天竺「竹林精舍」之名加于《论语》「作者七人」,再加上一批文人著书,「竹林七贤」的名号オ流传开来,而「竹林七贤」其实并不存在。陈寅恪先生的质疑,让本就遥远的「竹林七贤」的历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自此之后,学界对「竹林七贤」的研究便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南朝·佚名·南京博物院藏随着众多学者从史料、佛经记载以及出土壁画等多方面出发,最终证明了「竹林七贤」是确实存在的。那么,「竹林」究竟在何处?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关于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迦兰陀讲经园林的翻译一共有三种:竹园、竹林和竹林园。在「竹林七贤」典故形成的东晋初期,按照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语言习惯,贵族园林多以「园」命名,因此释迦牟尼说法处大多被译为「竹园」,而不是「竹林」。此外,两晋之际盛行的佛教「格义」,与「竹林七贤」存在着可类比的共性,但七贤的「竹林之游」和佛教的「竹园讲经」的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自由的清谈饮酒,后者是神圣的布道讲经,彼此并不能构成「格义」。因此,「竹林」因佛教「格义」的杜撰之说并不成立。△南朝·佚名·南京博物院藏既然「竹林」并不是杜撰之说,那么「七贤」相聚的「竹林」究竟在哪里呢?经过史学家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竹林之游」有两处,即嵇康的两个故居:山阳园宅和嵇山别墅。山阳园宅位于现在河南省辉具市鲁庄与山阳村之间。园宅两旁均有葱茏的竹林生长,南边有一股常年喷涌的泉水,称为「竹林泉」。后人在山阳田宅原址修建「七贤祠」,元末又改为佛教庙宇「竹林寺」,如今竹林寺遗址与竹林泉相邻。△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高平陵魏晋士人除了拥有经常性居住和经营的园宅,还会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修建游乐性的别墅,供士人们游赏自然,纵情于山水。史书中担这些別墅称为「山墅」。嵇康在距自己居住的山阳园宅西北二十五里处的嵇山便拥有山墅,此处便是「竹林之游」的第二个处所。嵇山有一个宽三十米、长百米的平缓地带,有清泉、山溪,风景优美,嵇山别墅便建在此处。△嵇康山墅所在的嵇山,现在称为云台山,地处河南省修武县和山西省陵川县的交界处后来,嵇山别墅被佛教庙宇「百岩寺」取代。「刘伶醒酒台」「孙登长啸合」「阮氏竹林」「嵇康锻灶」「淬剑池」等「竹林之游」的古迹都集中在这一带。嵇康的这两处故居都位于太行山以南的河内郡。由于竹子自古便生长在这里,甚至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被人工种植,所以随着汉晋之际庄园经济的发展,北方的士大夫在修建风景秀丽、自给自足的庄园时,一般也都要种竹子。嵇康的两个宅院自然满园都有竹子,竹林有竹,「竹林之游」之名可谓名副其实。△云台山百家岩至于为何汉晋时期北方士大夫都选择在河内郡修建庄园水碓,除了此地土地肥沃,多泉水、瀑布和河流之外,还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汉末长期战乱造成中国北方人口锐减,出现了大量的荒田,这种现象在主战场洛阳附近的河南、河内郡尤为明显。△嵇康因此,当魏国建国迁都洛阳时,由于地广人稀,官员们多在京畿地区占田建宅。再加上当时魏国对南方吴国用兵,从皖北寿春到洛水以南地区都被划为「屯田区」,所以位于洛阳北部洛水以北的河内郡自然成为战略后方,官员们也都集中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宅院。本文节选自知中ZHICHINA特集《竹林七贤》撰文

罗兆良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CONTACTzhichina

foxma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ozhu88.com/lyyj/144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