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从三水交汇处拔地而起,直指苍穹,气势雄伟。山上时常白云缭绕,或许因此而得名。山顶有一小庙,名叫白云观,香火鼎盛。每逢初一或十五,方圆百里内的善男信女都来烧香拜神,尤以正月里香客最多,最为热闹。
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一,我都要和小伙伴们到山上看热闹,捡鞭炮,有时还能抢到道姑分发的柿饼、油炸果子等供品。云台山很高,爬到山顶需一两个小时,但这丝毫不会阻挡我们到庙里玩耍的热情。小庙以青砖砌成,放着几尊褪了颜色、斑驳陆离的神像,小的只能容两三个人磕头叩拜。庙外是一个很小的平台,上香的人挤在平台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后面来的香客就在平台旁边的斜坡上候着,或蹲或站,吸烟聊天。庙里帮忙的居客在茅草庵中架起吊炉,给远道而来的香客烧水喝。山上的小路上,上山下山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换上了花花绿绿的新衣,远看就像一条流动的彩带。
香客虽多,但敬神的步骤一丝不苟,绝不会图省事随意减少。先在庙外焚了香、烧了黄表,便进庙虔诚地磕头作揖。有许愿还愿的,有求药求子的,也有求财运保平安的,把一年的企盼都满满地托付给了神灵。每磕一个头下去,站在神像旁边的老道便敲击下铜磬,发出悠长的声音。然后出庙烧纸钱,往平台下噼里啪啦地燃放一大串鞭炮。我和一群小伙伴捂着耳朵躲在一边。鞭炮声刚消失,硝烟还未散尽,我们便一拥而上,争抢未炸响的鞭炮,以带捻子的“雷子炮”最受欢迎。记的有一次我捡了一塑料袋鞭炮,没想到有一个鞭炮突然炸响,把塑料袋炸烂了,漏出来的鞭炮被其它小孩哄抢而空,我只好悻悻然地下山去了。
小庙附近遍植松柏,苍翠挺拔,常年郁郁青青,风景怡人。站在山顶四望,目极千里。丹江河迎面滚滚而来,拐个弯又东流而去,消失在天地尽头。南面是丹江河的支流开河,镶嵌在群山深涧之间,清泉流瀑在阳光下飞花碎玉般耀眼。北面是丹江河的另一支流北河,可以看到北河深处十余里外的瀑布,如一条白练悬挂在山腰。群山苍茫,峰峦如聚;远景近物,尽收眼底。此情此景,令人顿觉天高地迥,心旷神怡。
如此好的风景,按说很适合修道,但在山上修行的人却不多。小庙旁边的偏厦住着一个道姑,似乎是庙里的住持。斜坡处搭有一个人字形的茅草庵,曾住有一个满面沧桑的老道,后来就消失了。主要是在山上修行太辛苦。首先山顶没有平地盖房,居无住所,最重要的是没有水源,需到四五十里地的开河上游挑水吃,平时收集雨水、雪水饮用。周边的信徒曾集资拉了一条电线到山上,解决了用电问题。有慷慨者还送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放在茅草庵中。那时电视还是个稀罕物事,山上地势高,天线接收能力强,收的台比山下多地多,吸引得很多香客挤在茅草庵中看电视。
除了正月到小庙去,平时闲暇的时候我也喜欢登云台山。记得六年级时的那个暑假,我和一群小伙伴到云台山上游玩。老道很是和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经过小学六年的教育,当时的我已经是一个彻底而坚决的无神论者。我端立在小庙中间,环视了一番,然后指着中间最大的神像,问:“这是谁啊?”
老道赶紧阻止:“唉呀,不敢指着神仙。那是太上老君。”
我又问:“它是个泥木疙瘩,咋能保佑人哩?”
老道并没有丝毫地生气,给我们列举了一些神仙显灵的事件,以此证明神仙的灵验。还有几尊神像面目狰狞,张牙舞爪,我做着鬼脸,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乐的哈哈大笑。然后我又问了关于壁画、香炉等稀奇古怪的问题,老道温和而又耐心地一一做了解答。后来他劝说我们给神仙上香,让我磕三个头,做三个揖。我非只作揖不磕头。一抬眼看到供桌上一个竹筒盛满了竹签,我立刻来了兴趣,要和小伙伴们抽签。
老道问我们求什么签,我们一下愣住了。要神仙预测我们什么呢?本来也不信的。于是各自胡乱说了下。老道拿着竹筒抖动,告诉我们要抽抖出来最长的那根竹签。我一眼就发觉了其中的秘密。原来竹签上涂以红漆,红漆涂的越多的必然就是好签。轮到我抽签时,我并没有拿老道抖出来的最长的那根,而是选了红漆最多的竹签,一看是个上上签。老道又拿出个陀螺似的东西,扔在地上检验是不是属于我们的签。然后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还愿几尺红布,多少香油和米面。我们哪里把这当回事呢,嘻嘻哈哈地下山去了。
回到家告诉父母,父母责怪了我一番。我振振有辞地大声批驳了他们的迷信思想,并不无得意地告诉他们我抽签没有抽最长的那根,而是抽了红漆最多的竹签。父母听了,只好一笑置之。然而其中有一个小伙伴抽了下签,他的父母异常紧张,跑来向我详细询问了抽签的情况,后来专程到庙里去了一次,重新许了愿。
如今的白云观与儿时记忆中的已不可同日而语,扩建了庙宇,重塑了神像,新修了庙门、厢房和贮存雨水的水窖,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只有那青山依旧,丹水东流,在岁月匆匆、时光流逝中亘古不变。
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疗目标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ozhu88.com/whnh/1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