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台山_云台天瀑 >> 文化内涵 >> 躬耕连云港民俗文化沃土助力山海文旅发展传
11月26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颜金娥带相关处室和单位负责人,赴市民俗学会、茶艺项目等保护单位调研我市山民习俗、渔民习俗、盐民习俗及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连云港头条#
市民俗学会负责人详细汇报了近年来全市民俗保护工作情况。我市民俗保护工作肇始于年,由刘兆元、丁义珍、朱守和等老同志起始工作。年,我市编撰出版连云港首部民俗文化专著《海州民俗志》,并于年成立连云港市民俗学会,至今已平稳运行30年。年,市民俗学会申请创立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年获市长办公会同意设立。年,市民俗博物馆转公办事业单位,隶属原连云港市文化局。
连云港是自然山海文化孕育地,域内山海齐观,平原、海洋、山地共存,河湖、丘陵、滩涂、湿地、海岛兼具,孕育物化出特色山海文化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历史人文存续肌理。自年,我市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学会先后成功申报“淮北盐民习俗”“海州湾渔民习俗”“云台山山民习俗”“海州剃头(修面、掏耳)”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整体性、全域型开展民间风土人情挖掘整理与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年底,市民俗学会克服资金和电子设备不足的困难,组织本市专家学者、退休老干部上山、下滩、入海、到盐田实地采集民间资料,围绕山、海、盐元素,集萃编写《连云港山民习俗》《海州湾渔民习俗》《淮北盐民习俗》系列丛书。通过一年半接续努力,几易其稿,于年6月正式付印“三俗”丛书,向党的百年华诞献上连云港文化厚礼,得到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在开展研究成果保护工作的同时,市民俗学会还多次召开系列研讨会、连云港民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定期编写《民俗时风》杂志,牵头组织海头开海节等活动,充分发挥出社团组织先进性、引领性、导向性,市民政部门授予学会“AAAA级社团”称号。
颜金娥副局长一行在听取市民俗学会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学会近年来取得的良好成绩,对学会为连云港地方文化保护传承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感谢。她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会集体能够提高政治站位、得益于学会党组织的坚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充分彰显出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艰苦奋斗的政治素养和有温度的工作本色。学会对连云港民俗文化挖掘整理有深度、工作成效有厚度,充分展示出学会与社会各界协作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她希望,市民俗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社团组织职能纽带作用,积极融入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参与连云港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三俗”传承基地经常性深入开展指导,立足山文化、海文化、盐文化项目基地,开展更多的诸如连云港民俗研讨会、读书会、民俗文化进景区等丰富多彩、广接地气、各类人群兼涉的保护传承活动,为连云港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
调研组一行还实地考察了茶艺项目保护单位,共同为茶艺这项民俗类非遗项目发展弘扬把脉提议、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