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_云台天瀑

镇江名胜西津渡,四方宾客闲踱步百代沧桑

发布时间:2023/12/19 14:20:47   点击数:
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yuyue/

西津渡,镇江著名“三山一渡”(金山,焦山,北固山)景点之一。

此地是古时通往长江北岸的极其重要渡口,其他较知名渡口还有江苏南京燕子矶、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和湖南岳阳城陵矶,合称为长江三矶。

此渡口在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

蒜山渡的得名只因背靠的这座小山称为蒜山。导游在此一般会引用三国时期的这个故事: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和周瑜在此山上共谋如何破那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两位高人同时秀出手掌中的“火”字,

遂魏军溃败曹操败走华容道,此山得一美名“算山”,之后谐音成“蒜山”。其实,这就是个美好的传说而已,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可能连面都没见过。真正的得名原因只是当年这山头上满是野山蒜而已。

金陵渡这个名称在唐朝很多文人的诗句中都有提到,如张祜(hù)的《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长江北岸的瓜州镇,隶属于扬州)

宋代之后西津渡这种叫法就更简单了,城西的渡口。津也就是渡口的意思,如天津的得名,意为天子的渡口一般。(明成祖朱棣从燕京南下,过现天津海河渡口后夺取了侄子朱允炆政权后登上天子之座。)

西津渡现在的江边

东晋隆安五年(),宋武帝刘裕与孙恩起义军在蒜山鏖战,开启平乱征程,20年后,刘裕登基为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年),韩世忠率军八千,夫人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击退金兀术近十万金军。

公元年,元朝军队由瓜洲渡江南下,直取南宋王朝,次年南宋灭亡。

公元年,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誓师北伐,攻占镇江进而渡江轻取瓜洲,最终止步于南京。

除了以上几次长江上的重大战役,还有几个历史事件同样值得一说。

永嘉南渡:西晋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汉民族在历史上遭遇了最大一次杀戮。永嘉年间(公元—),北方汉人大批南迁,西津渡就是当时最主要的渡口。

讨武檄文:公元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准备称帝。徐敬业(唐开国名将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武。骆宾王(初唐四杰)所书《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可谓古今第一骂文,一时天下震动。最终兵败,徐敬业、骆宾王等渡江“奔润州,潜蒜山下”。(润州是镇江古称,这些古称在“镇江北固山”中都有提到)

《泊船瓜洲》:这可能是关于西津渡最有名的一首诗了。王安石推行变法受阻,被罢相后又再度拜相。从南京(钟山)的家里出发进京,经过镇江(京口)过渡口北上时所写。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时的王丞相才离开家,就想着何时能回来,这是怎样一种心绪?值得细品

仰望蒜山云台阁

昭关石塔,全国仅有的两座元代过街石塔之一。另一座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可惜只剩下底座,这一座在1年建成,明代万历年刻写“昭关”二字,“昭”意为光明,即是保护所有从塔下走过的摆渡人安全往返的意思。另外一层看点是,在江南地区,这种藏传佛教风格的石塔是极其少见的,被美誉为“藏式喇嘛塔最美丽的标本”,建筑的线条美感可细细品味。

昭关石塔和观音洞

观音洞和救生会,都位于昭关石塔旁。设立的初衷也都是为了保护和庇佑江上过往船只及百姓的安全。只是一个体现在神灵信仰层面,另一个表现在实际救援方面。

隋唐之前,长江江面宽度超过40里,至宋代,宽度也在20里左右,可谓“长江无风三尺浪”,过江船只的意外是经常发生的。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重新作了修葺。救生会始于宋代。

待渡亭,昭关石塔向西百米左右,亭对面就立着唐代诗人张祜的铜像,相传乾隆曾在此亭内等待渡船。从待渡亭和现在江边的位置大概可以推算出,长江水岸相较于古代,已向北位移了大约米。

五十三坡,名称取自佛教故事:善财童子(观世音身旁的金童)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此坡共有53级台阶,寓每登一级悟一位榜样,步步登高,步步升华之意,再过石塔或进观音洞许愿。

五十三坡

(若您想拾级参悟,推荐从镇江博物馆旁的五十三坡开始游览)

其他景观还有英国领事馆旧址(《天津条约》后云台山下沿江一带被划为英租界),云台阁(山顶仿唐宋建筑,可登阁顶一览镇江风光)等。

千年古渡,足下的每一步都可能踏出历史的回响,祝你游玩愉快!

(拍了视频,可供一并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ozhu88.com/whnh/15660.html
------分隔线----------------------------